Web 3,能解決互聯網最核心的悖論嗎?

作者 | 靖宇

2022 開年,加密貨幣因爲美聯儲加息疑雲,市場掉頭向下,比特幣直跌至 4 萬美元大關。雖然幣價下跌,但是熱鬧了一年的 NFT 市場依然火爆,火到周杰倫也推出了相關 NFT 並遭到熱搶。

當廣場舞大媽都在問 NFT、DAO 是什麼時,已經證明區塊鏈行業有多出圈了。不過,當從業者打着 Web 3 旗號去推進去中心化發展的時候,也有人發現,事情其實有些不太對勁。

國外網友 Moxie 通過在全球最火的 NFT 交易平臺 OpenSea 上的一個小小實驗,發現目前觸達人數最廣的一些 Web 3 應用,其實本身幾乎沒有使用加密技術,更重要的是,這些應用非常依賴幾家中心化的區塊鏈基建公司——標榜去中心化的 Web 3 背後,一箇中心化危機的陰影逐漸浮現出來。

01

Web 3 應用,

不太「去中心」

NFT 到底是什麼,雖然加密行業愛好者經常戲稱「買了一堆 JPG」,但實際上這些圖片 / 視頻內容並不會真正以代碼形式存儲在鏈上——那成本可太高了。幾乎所有 NFT 都含有一個 URL 鏈接,後者將指定到展示的內容。

Moxie 發現,在知名 NFT 平臺上,以數百萬、甚至千萬美元出售的 NFT 藝術品,其背後能夠指定到內容的鏈接,居然沒有用到加密技術,而是指向了某些虛擬機。這意味着,未來任何人只要買到或者侵入了這個虛擬機,就可以修改這個 NFT 指向的圖像、名字、描述等信息。因爲 NFT 的參數並沒有說明這個圖片是什麼,或者「正確」的圖片是什麼。

由於虛擬機可以根據不同的 IP 和代理,來展示不同的圖像,所以,Moxie 做了這樣一個關於 NFT 的實驗:在知名 NFT 交易平臺 OpenSea 和 Rarible 上上傳了看起來很藝術的圖片,而當用戶購買後,在自己的加密貨幣錢包裏,看到的卻是一個「便便」emoji 圖片。

圖片圖片

(從左至右)Moxie 的 NFT 在 OpenSea、Rarible 和加密錢包中展現的圖像

有意思的來了,Moxie 的作品上架不久後,OpenSea 就以「違反規定」將其下架,即便仔細瀏覽了這個 NFT 交易網站的所有規則,也並沒有一條說不可以讓 NFT 的顯示根據 IP 變化。

如果單單是指責 OpenSea「店大欺客」,那 Moxie 的這篇文章意義就不大了,畢竟在整個加密圈 OpenSea 因爲接受傳統機構投資、不發空投而被人們冷嘲熱諷爲「披着 Web 3 外衣的 Web 2」。

真正耐人尋味的是,當 OpenSea 下架 Moxie 的作品後,他發現在自己的加密錢包 MetaMask 中自己的 NFT 作品也消失了。但這是不應該的,因爲 Moxie 的 NFT 作品是已經被「mint」(鑄造,即登記到以太坊網絡中)到以太坊的網絡中的,而後者是不能消除的。

相比 OpenSea 的錯誤,MetaMask 中 NFT 的消失,能更好地揭示目前 Web 3 行業的一個深層問題,即標榜去中心化的 dApp(區塊鏈應用),其實並沒有能力和區塊鏈進行直接關聯,反而使用的是幾家大型區塊鏈「基建」公司的 API。

以 MetaMask 加密錢包爲例,雖然它可以展示你的加密貨幣餘額、兌換加密貨幣以及充值、展示用戶擁有的 NFT 作品,而這些行爲其實都是通過區塊鏈大公司的 API 完成的:交易紀錄調用的是以太坊地址查詢網站 EtherScan 的 API、賬戶餘額調用的是 Infura 的 API、而 NFT 展示使用的則是 OpenSea 的 API。

究其原因,是因爲像 MetaMask 這樣全球用戶超 8000 萬的超級 dApp,由於通常使用在手機和網頁瀏覽器中,其本身並不是區塊鏈的節點,不能和區塊鏈直接發生關聯,只能通過大公司的 API 間接展示用戶在鏈上的信息,不是不想,而是單純的不能。所以,當 OpenSea 下架 NFT 作品後,由於 API 查詢反饋得到的回覆是「否」,所以加密錢包就默認沒有該 NFT。

這就出現了文中弔詭的一幕,你明明知道自己的資產就在鏈上,但是最常見的加密貨幣客戶端卻無法顯示其存在。這就像你知道自己有一封郵件,但是 Gmail 客戶端就是不顯示,那麼,這封郵件還存在嗎?

02

平臺和協議的永恆悖論

Moxie 的文章沒有僅僅停留在「諷刺」dApp 的層面,相反,他認爲 MetaMask 或者其代表的 Web 3 的問題,其實是一個貫穿互聯網發展史的悖論——一個技術協議要想最大程度被人們使用,必然會導致中心化平臺的出現,因爲只有後者通過不斷迭代,將產品做到簡單易用,才能讓更多人用到。

平臺技術和產品的迭代速度,永遠遙遙領先於協議。電子郵件是一個最好的例子,當電子郵件協議出現後,僅有少數極客會搭建自己的服務器和郵箱地址,更多人其實用的是雅虎以及後來的 Gmail 郵箱。因爲即便已經非常簡單了,但人們依然不會也不想自己搭建服務器,使用門戶網站的郵箱簡單且免費,何樂不爲?最終的結果就是門戶網站的崛起。

圖片圖片

MetaMask 加密錢包已經有 8000 萬用戶,是當人不讓的 Web 3 入口

代表了區塊鏈的 Web 3 概念也是一樣,你當然可以使用一臺 PC 成爲以太坊的節點(目前對普通用戶來說確實不容易了),也可以通過以太坊官方錢包來進行轉賬操作,但除了硬核區塊鏈愛好者,更多普通用戶顯然會選擇像大公司 Coinbase、OpenSea 和 MetaMask 的產品。而這些公司的崛起,恰恰形成了新的中心。

Moxie 的文章在推特被瘋傳,在區塊鏈領域也引起了極大反響。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(V 神)也發文迴應 Moxie 的「質疑」。Vitalik 首先承認,Moxie 所說的流行的「中心化」區塊鏈應用,其本身甚至沒有用到加密技術,而底層的區塊鏈離普通人太遠。

V 神認爲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,主要因爲行業人士太想做出些應用,能讓更多人用起來。而在這個過程中,中心化是最快的路徑。

Vitalik 認爲,Web 3 現在還早期階段,在未來 Web 3 從中心化(平臺)到去中心化(私人服務器)的光譜其中的空白將會被填補上。

不過 Vitalik 的發言,其實並不能完全回答 Moxie 的疑問,因爲比特幣已經誕生超過 10 年的時間,而以太坊出現已經超過 6 年。另外,更因爲是在早期,以中心化的形式來推廣去中心化,這確實是一個合理的方式嗎,這是否會讓用戶接受的是一個「中心化」的去中心化現實,畢竟大部分人可能從頭到尾使用的都是這些中心化的 dApp,而不去探究去中心化的底層技術和思想。

在 NFT、DAO(去中心化自治組織)大熱的當下,Moxie 的小小「實驗」和質疑可能只是加密行業大起大落中的一個小小現象。不過,當人們高舉 Web 3 大旗去宣傳去中心化技術的時候,還是應該反思,是否概念先行,而實際行爲其實無法匹配其最終目標,因爲平臺領先於協議的發展悖論仍然很難解決,對於在快速發展期的區塊鏈行業尤其如此。

本文由 Readfog 進行 AMP 轉碼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
來源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LfsPuM_3AvHsgBggkbvgxw